日前,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康樂研究員團隊發現一種蝗蟲群聚信息素分子,揭示了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這一成果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 中國科學家歷時數十年持續研究,***近取得里程碑突破——發現化合物4-乙烯基苯甲醚(4-vinylanisole,4VA)對群居型和散居型飛蝗的不同發育階段和性別都有很強的吸引力,并定位蝗蟲錐形感器中的嗅覺受體OR35是4VA的特異性受體。
8月13日,中科院在北京就這項成果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禈吩菏勘硎,該團隊的***新研究,***從化學分析、行為驗證、神經電生理記錄、嗅覺受體鑒定、基因敲除和野外驗證等多個層面,對飛蝗群居信息素進行全面而充分的鑒定和驗證,發現并確立4VA是飛蝗群聚信息素。而且,這不僅是在昆蟲界,也是在動物界***次發現4VA。
康樂說:“我們通過一系列行為實驗確定該化合物對群居型和散居型飛蝗的不同發育階段和性別都有很強的吸引力,能夠響應蝗蟲種群密度的變化,隨著種群密度增加而增加!蓖ㄟ^實驗,研究人員證明4VA對實驗室種群在戶外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大范圍區塊實驗也證明,該化合物不僅能吸引野外種群,而且不受自然環境中蝗蟲背景密度的影響。
中國科學家團隊的***新研究不僅揭示蝗蟲群居的奧秘,而且使蝗蟲的綠色和可持續防控成為可能!伴L期以來,人們對于蝗災的防治主要依賴大規模噴施化學殺蟲劑!笨禈吩菏恐赋,4VA和它的受體的發現,將極大改變防治蝗蟲的對策和技術,這項研究成果將從多個方面改變人們控制蝗災的理念和方法。